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节(1 / 2)





  苏凌轻轻摇头,语带怅然:“那些娘娘们青春年少的时候,为了侍奉皇上而进宫,从此父母亲人皆不能见。若真长伴君侧也就罢了……”

  事实上,那十几个貌美多才的妃嫔们十多年不曾得见天颜,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冰冷的北和宫。

  苏凌微微一笑:“父皇很多年没去过北和宫了吧?那里很安静,娘娘们闲着无事,自己寻事情做。柳才人会写话本子,沈美人擅长歌舞,能编排出来,然后其他娘娘都参与其中,排成一段戏来唱。”

  “那时候我年纪小,以为这世上只有北和宫那么大……”

  苏凌自嘲一笑,他的生母苏氏唯恐皇帝不能容下他,初时将他藏起来。后来他被人发现,然而北和宫的人像是商量好了一样,都决定隐瞒此事。

  北和宫原本有十四位妃嫔,刚搬进来时,有个宫女出身因为歌唱得好而得宠过的宝林,自称有孕,试图复宠。皇帝直接赐了她红花。

  ——皇帝的态度很明确,恨不得让所有能教姚贵妃伤心的人都消失在这世上。这个孩子虽然是皇帝的骨肉,可她们不知道皇帝会不会留他。

  那些无事可做的娘娘仿佛找到了新鲜玩意儿一样,开始围绕着这个孩子转。

  她们拿出看家的本事,要教导他。

  柳才人家学渊源,是有名的才女,她教苏凌读书写字。

  周贵人父亲曾在边境经商,精通胡渚文字,她自告奋勇教苏凌胡渚文。

  静嫔娘娘是将门虎女,自小学过功夫,干脆教苏凌习武。

  ……

  苏凌后来想,可能他是她们平淡寂寞的生活中唯一的点缀和慰藉吧。

  她们都不可能有孩子了。

  而他算是她们共同的孩子。

  甚至是他“萧凌深”这个名字,都是她们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最后连划拳带抓阄,定下来的。

  只是,他不大喜欢“萧”这个姓。

  十岁上,他生母去世。

  十二岁上,他在中秋当夜出了北和宫,认识了自己的姑姑。——茂阳长公主萧宴。

  ……

  听苏凌说起旧事,皇帝罕见地有些不自在:“不错,朕确实想过遣散后宫,只是祖宗规矩不允许。”

  苏凌轻笑,心说:祖宗规矩?难道祖宗规定了要你不立皇后,将毫无过错的妃嫔统统打入冷宫?

  然而他说出口的却是:“父皇,北和宫的娘娘们十多年没有出来过了。说句不好听的,她们究竟长什么模样,是生是死,也早就没人关心了。即便是真让她们回家与家人团聚,又能如何呢?何况她们在宫里,也始终是贵妃娘娘心头的一根刺吧?今日有静嫔娘娘,说不定明日就有动嫔……”

  他躬身行礼:“冯家老夫人病重,还请父皇能成全静嫔娘娘的孝心。”苏凌眼眸半垂:“听说冯家老夫人,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早逝的儿子和这个十多年不曾得见的小女儿。”

  何必呢?将人家好好的姑娘拘在宫里。一蹉跎,就是一辈子。

  他想,他将来肯定不会像自己的父亲那样,他只要他心里的那个人就行了。

  听他提起早逝的儿子、不曾得见的女儿,皇帝微觉恍惚,不由想起聪明伶俐的怀敏太子。他心中一痛,轻声道:“既是过年,朕就给个恩典。让冯氏初二悄悄回家一趟吧。不过——”皇帝话锋一转,眉目间染上了一丝狠厉,“北和宫的人,若再出现在贵妃娘娘面前,朕决不轻饶。”

  苏凌一喜:“那别的娘娘?”

  皇帝摆手:“别再出现。”他面露疲态:“不早了,你回去吧。”

  苏凌施礼告退。

  外面寒气甚重,然而他丝毫不觉得寒冷。

  夜黑沉沉的,苏凌走在回行云阁的路上。他偶尔能看到天上的烟花,听到不知从何处传来的爆竹声响。

  他望了望崇德书院所在的方向,内心忽的一阵柔软:不知道她这个时候在做什么?

  此时程寻正陪父母一起守岁。

  今年程嘉仍未回来。

  卢氏身怀六甲,不大方便。程启陪着她早早就回房了。

  真正留下来守岁的,只有程渊夫妇和程寻。

  程寻素来早睡早起,此时有些乏了。怕自己撑不住,她干脆和父母一起玩儿猜谜。

  雷氏不善此道,初时还兴致勃勃,后来直摆手:“不成,你们俩玩儿吧。”

  程寻拉拉母亲的衣角:“娘,我和你一起。咱们俩肯定能赢过爹爹。”

  第66章 她也心疼

  时间过得飞快。

  过年期间, 程寻陪在父母身边, 或是一起走亲访友, 或是同他们说话解闷。

  崇德书院前后有不少学子,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 就会有学子前来拜访, 程家门庭若市,甚是热闹。

  只是每到这个时候,穿着女装的程寻都需要回房回避一二, 顺便温习一下功课。

  不知不觉就过了初五,程寻恢复了做伴读的生活。

  她和江婶、殷叔等人提前先去了京城。次日清晨乘坐宫中特意来接的马车进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