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二零章 一块鸡肋(2 / 2)

你要是占着华夏民族的地盘不走,完了还不想融入华夏民族之中,那还留着你干吗呢?这世上有这样的道理吗?

同样是因为这一点,兰州城的位置就变得十分的关键,因为他就卡在甘宁黄河的中间段。

兰州这一座城,将甘肃分割为河西和陇右,过河西去就是河西走廊,过河南下就是历史上周与秦的勃兴之地,即所谓的陇右。

当然,陇指的是陇山,而这个陇右,从不同的方位看,又叫陇西,同时因为其位于甘肃南部,也可以叫作甘南。

要想按照之前的设想,将陇右或者甘南的大量木速蛮赶过黄河去,让他们沿着河西走廊西迁,兰州城就立刻变成了一块鸡肋。

这么一座重要的城池,之前木速蛮大乱的时候,它毕竟还在官军手中的时候,你要是下令放弃了,朝野之上悠悠众口,唾沫星子得喷死你。

崇祯皇帝下不了这个旨意,而李邦华和袁崇焕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但是你要是拼尽全力去救援这个兰州城,或者说干脆派出一支大军进驻兰州城,那么洮岷河州临洮巩昌秦州等地,也就是整个甘肃黄河以南的陇右地区,就都被截断了与河西走廊的联系。

不管是进入陇中以后再次膨胀到十数万流贼也好,还是陇西甘南遍地的木速蛮也好,接下来就只能与前来进剿的官军死磕到底了。

这可不是崇祯皇帝当初设想好的战略规划。

这也不是李邦华和袁崇焕想要看见的局面。

当初流贼大举北上攻打兰州的消息传来,就在靖宁城中的安远伯曹文诏主动请战救援,却被袁崇焕压了下来,原因就在这里。

曹文诏只是一个粗鲁少文的武将,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他在行,但是袁崇焕心底深处的一些算计,他却难以做到心领神会。

而这些计较,袁崇焕却又无论如何也不能诉之于口。

且说,当日谕旨传来,针对李邦华和袁崇焕的上谕宣读完毕之后,前来传递军机处上谕的锦衣卫人员,将其他几道追赠和人员任免的上谕,交给了钦差军机大臣李邦华,由李邦华来宣读。

“军机处奉上谕,总兵张嘉谟、副将张天礼、团练副使毛羽健,人既死,罪即消,特奉旨追赠张嘉谟为正三品昭勇将军,张天礼为从三品怀远将军,团练副使毛羽健为正三品嘉议大夫!

“军机处奉上谕,即日起撤销花马池定虏镇建制,原定虏镇经制员额并入甘肃镇,奉旨特命原定虏镇代理总兵官周遇吉实任甘肃镇总兵官,甘肃镇监军御史刘之伦仍任原职。

“军机处奉上谕,即日起原定虏镇监军御史史躬盛改任三边总督府参议兼三边团练副使,谕旨到日即带其下监军标营人马继续收编西北乡兵民勇为团练。”

李邦华听了上一道谕旨对于自己的处罚之后,总算是放下心来,此时宣读其军机处转达的上谕来,也是格外的轻松。

虽然撤销定虏镇意味着原来的九边重镇固原镇算是彻底地走进了历史,成为了过去,但是对于上谕之中蕴含的各种命令,此时的李邦华也只能是无条件的接受。

对于这一点,袁崇焕也是一样。

崇祯皇帝没有治罪他,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此时的他心情刚刚放松下来,对于将定虏镇的人马并入甘肃镇,他也不敢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原本三边总督府驻节固原的时候,固原镇算得上是三边总督府直领的一个重镇,现在这么一撤销,那么从此之后,三边总督府除了直属的督标之外,就没有了直领的兵马。

不过,现在这个定虏镇也的确是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花马池一线的边墙长城虽然还在,但是这个地方因为之前河套之地的收复,已经不再是边塞之地了。

如今北方有了新设的河中镇,还有原来的宁夏镇,那么定虏镇作为边镇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成为多余了。

袁崇焕听了上谕之中的这个内容,也没敢多想,毕竟这个由固原镇移防而成的定虏镇在并入甘肃镇之后,仍然还是在三边总督府的节制指挥之下。

此时跪在地上的周遇吉、史躬盛听了李邦华宣读的上谕,当即领旨谢恩,高呼万岁。

周遇吉从此走上了朝廷边镇经制总兵官的行列,而史躬盛也从监军御史,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除了这些追封和任命之外,孙承宗领着军机处起草的上谕,对于今后的西北形势,也做了一个大体的安排。

现在有了武英殿中的地形沙盘,军机大臣和军机处的人员们,安排起西北用兵的战略来,再也不是闭门造车,全靠经验和凭空想象了。

李邦华将军机处以上谕形式发布的作战命令一宣布,在座的各个新晋勋贵与总兵大将们,略一琢磨,也都轰然应诺领旨遵行了。